岳麓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常识复习要点

点击数:630 | 发布时间:2025-06-08 | 来源:www.ermaue.com

    海不择细流,故能成其大:山不拒细壤,方能就其高。大家目前做的工作,或许过于平淡,或许鸡毛蒜皮。但这就是工作,是生活,是收获人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。对于敬业者来讲,任何事无小事,简单不等于容易。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整理了《岳麓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常识复习要点》感谢大伙的阅读支持,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!

    1、夏朝的政治规范(约前2070--前1600)

    第一个国家政权,依据:出现公共权力

    2、商朝政治规范(前1600--前1046)

    1、内服外服A.内服是王畿,商王直接统治区域B.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区域C.商王实权,控制有限

    2、神权色彩: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

    3、西周政治规范(前1046--前771)

    1、分封制:保证王室强大,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

    1)内容:周王:高统治/王都镐京/都城王畿/直接驻地

    同姓:分封主体/富庶之地/策略要地/土地人口

    2)影响:A周人权势范围不断扩大

   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,统治成效得到加大

    C形成“周王—诸侯—卿、医生—士”等级序列

    2、宗法制

    目的——巩固统治秩序,解决权力、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

    特征——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

    核心——嫡长子继承制体系——大宗、小宗相对

    影响——A不止是家庭等级关系,也是政治隶属关系

    B确立分配继承规范,保障世卿世禄特权

   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,“国”“家”结合起来

    3、礼乐制:政治生活准则,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

    1、秦朝的统一(前221年)

    1、条件:A春秋开始,宗法分封遭到破坏,大宗频繁取代小宗,周王失去共主地位。兼并战争使小国渐渐被大国吞并。B战国时,新兴地主夺权,诸候角逐,各国变法。

    2、*主义中央集权确立

    1、特点:权力高度集中表现: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

    2、中央:三公九卿:三公指丞相、御史医生和太尉,分别辅佐皇帝处置政;监察百官;管理军务,它们之间互合适合,互相牵制。

    3、地方:郡县制。皇帝任命郡县官员。郡县乡里

    4、选拔和考核官吏规范5、秦律:细密、严苛,轻罪重刑。

    3、影响: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,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,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,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要紧影响。

    一隋唐:三省六部制

    1、运行机制:中书省—门下省—尚书省—六部

    2、影响:A相互牵制、互为补充、分工明确、提升效率B相权分割,利于加大皇权

    古时候中枢权力的演变:三公九卿(秦)-三省六部(隋唐)-二府三司(宋)-中书省制(元)-废丞相设内阁(明)-增设军机处(清)

    2、选官规范世卿世禄-举荐制-科举制

    3、监察与谏议

    1、监察规范出现是什么原因: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与高效2谏议规范出现是什么原因: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

    3、评价:不可以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,也不可以杜绝官僚队伍的*和低效现象。但他为常设政治规范,在打击地方割据,维护中央集权,谏正皇帝过失方面还是发挥了要紧用途。

    1、西汉

    1、王国问题出现:西汉初年,郡国并行

    2、解决:A汉景帝:削藩、平叛、废权。

    B汉武帝:设中朝、置刺史、行推恩令

    3、影响——巩固大一统,促进经济进步,东汉后期,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

    2、唐朝:藩镇割据:节度使权利不断膨胀

    3、宋朝:
    1、背景:安史之乱—藩镇割据—五代十国—后周改革—陈桥兵变—北宋打造

    2、手段: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,从“权、钱、兵”入手加大中央集权

    A收精兵:禁军由殿前司、侍卫马军司,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,发兵权归枢密院。

    B削实权:削弱宰相、节度使、州郡和官,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。

    C制钱谷:州郡财赋,除自留小部分,其余由中央学会,消除去地方割据权势的物质基础。

    3、影响: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*局面

    B导致冗官、冗兵、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。

   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

   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

    四明朝:(一)丞相规范的废除

    1、缘由:明朝初期,沿袭元制,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,控制相权,加大皇权。

    2、概况: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,裁撤中书省,废除丞相规范,亲自掌管六部。

    3、影响:
    1600年丞相规范被废除,*进步到新高度。

    (二)内阁的演变

    1、殿阁大学士: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,事务繁多而设。品秩较低,仅备顾问,帮助章奏,不参与决策。

    2、设立内阁:明成祖正式设立。“票拟”、“批红”

    五清朝:军机处的设立

    1、背景:清朝打造,承袭明制,设立内阁。军国大事,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置。

    2、概况:雍正年间,为处置西北军务设军机处。职权不断扩大,本身品级不高,日夜轮流值班,只能跪受笔录。

    3、影响:A简化政务手续,提升行政效率。

    B完全听命皇帝,大事一人裁决。

    C皇权高度进步,成为要紧标志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(https://www.xftgo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